倪莉
水城淮陽。 劉亦辰 攝
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暮春時節(jié),微風拂面,草木含情。正值生機盎然之時,一道貶謫敕書悄然降臨,將年逾花甲的張詠遣送至陳州,即今河南淮陽。
張詠,北宋一代名臣,一生堪稱傳奇。他平定巴蜀之亂,創(chuàng)制“交子”,開啟世界紙幣先河,兩度治蜀,深孚民望,獲兩朝君王嘉許。宋太宗贊其“何事不能了”,宋真宗嘆其“吾無西顧之憂”。他的名字,閃耀著智慧與擔當?shù)墓饷ⅰ?/p>
陳州,北宋的鎖鑰之地、文樞東漸的要沖,自西周綿延至今的水城,城湖相依、煙波浩渺,蒲荷萋萋、蒹葭蒼蒼,宛如一幅古樸而厚重的畫卷,映照著悠悠歲月。
張詠在陳州的際遇,超脫了宦海浮沉的紛擾,這片土地仿佛注定要成為他晚歲精神的皈依。他在此盤桓三載,直至生命的燭火燃盡,將“儒骨、道心、俠氣”熔鑄其中,為陳州的歷史鐫刻下孤忠的印記。
布衣俠骨 文星初耀
張詠(946年~1015年),字復之,號乖崖,謚忠定,濮州鄄城(今山東菏澤鄄城)寒門之子,著有《張乖崖集》。家貧無書,他借書手抄,寒暑不輟。他少負奇氣,剛烈峻急,尚氣節(jié)、重然諾,有俠士風骨,早年學擊劍,好弈棋,精射術。
太平興國五年(980年),張詠登進士乙科,步入北宋政治中樞。初任崇陽縣令,發(fā)現(xiàn)一名小吏偷錢,遂以“一日一錢,千日千錢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”為由,斬殺小吏,并自我彈劾,以明法紀。他為人正直敢言,對丁謂、王欽若等奸佞誤國之人深惡痛絕,厭惡他人向他下跪,每遇有人跪拜,必回拜,以示平等。這些品質(zhì)使他深受百姓愛戴。
治蜀安民 創(chuàng)制“交子”
淳化五年(994年),蜀中官吏苛酷,民怨沸騰,終釀王小波、李順之變。張詠臨危受命,出知益州。他施政剛?cè)岵?,以霹靂手段弭平亂局,復以仁術撫瘡痍,妙解鹽糧之困,剛?cè)岵郧灞I匪。蜀人感戴,尊其為“諸葛武侯后治蜀第一人”。
張詠在蜀中開啟金融新紀元。時私鑄鐵錢劣幣泛濫,張詠洞悉其弊,以超凡膽識,特許16戶富商聯(lián)保,發(fā)行“交子”。此為人類金融史上劃時代之創(chuàng)舉!從現(xiàn)存北宋“交子”殘片上看,其三重套印防偽精妙絕倫,偽鈔幾近絕跡。張詠躬親指導,以楮皮混劍閣青竹為紙,夾層嵌入蠶絲暗紋,工巧獨運。
宦海失路 孤臣棲遲
大中祥符五年,朝堂之上,丁謂、王欽若等宵小弄權,大興土木,媚上邀寵。張詠憤然上書,痛斥其“虛耗國帑,竭盡民膏”,觸怒權貴,終被左遷為陳州知州。此時的張詠年過六旬,懷著滿腔眷戀與蒼涼,踏上了陳州的土地。
盡管身陷逆境,又惡疾纏身,但張詠“為政清簡,嫉惡如仇”的本色絲毫未改。
當時,陳州久旱,民生凋敝。張詠到任后,傾力于西柳湖畔趙氏廢園舊址修筑了高達十八丈的“望雨臺”。這既是一座祈雨禳災的祭壇,也成為了當?shù)氐乃貥恕T谖鲌@舊址之上,他還構筑了“逸園”,并設置了七座亭子,亭名寄托著他的“歸京”之思。
在此期間,張詠還寫下了《游趙氏西園》一詩,盛贊淮陽美景:
蜀中春艷世間疏,比并陳園恐未如。
數(shù)里花光浮暖日,六街塵凈見香車。
翻空雅樂催歡處,入格新詩上板初。
方信承平無一事,淮陽閑殺老尚書。
伏羲臺下 暮雨長歌
陳州三載,是張詠仕途消磨而精神愈見澄澈的歲月。
柳湖畔太昊伏羲祠那“仰觀天文,俯察地理”的古老智慧,與其晚年心境深深交融。
他將“望雨臺”視為“儒、道、俠”精神的物化:儒者濟世之憂懷、道家順應之玄思、俠者孤勇之浩氣。
每值煙雨空濛,獨登高臺,望龍湖浩渺,聽檐溜空階,遂有“無端一夜空階雨,滴破思鄉(xiāng)萬里心”這般凄惻入骨之句,勾勒出一代名臣的孤寂剪影。
摯友寇準遭丁謂構陷,客死雷州。噩耗傳至,張詠“抵案慟哭,哭止復罵詈良久”,悲憤欲絕。據(jù)說,為避丁謂進一步迫害,保全有用之身,這位一生剛直的諍臣,竟不惜“自污名節(jié)”,于陳州“廣置田宅,縱酒佯狂”。其內(nèi)心的屈辱與堅韌,令人扼腕。
其晚歲詩風,于李白狂放之外,更添杜甫沉郁?!锻聿撮L臺驛》嘆曰:
驛亭斜掩楚城東,滿引濃醪勸諫慵。
自戀明時休未得,好山非是不相容。
杯酒難澆未竟之志,陳州雖好,難容未歸之心,其悲愴蒼涼,直追屈子行吟。
那個被貶謫的失意名臣,在柳湖畔捕捉到了超越功名的詩意:當宦海沉浮的焦慮消散,生命最本真的詩意自會破繭而出。
魂歸龍湖 文脈永續(xù)
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張詠卒于陳州任上,追謚“忠定”,葬于陳州宛丘縣孝悌鄉(xiāng)謝村。
乖崖之號,恰如其人:性如崖,剛烈峻拔,寧折不彎;情若乖,至情至性,柔軟深沉。
張詠,這位崛起于草莽、集俠骨文心于一身的孤臣,其跌宕人生在陳州的暮雨中走向終點,其精神卻在陳州的云水里獲得永生。
他不僅是北宋治世能臣的典范,更是中國士大夫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精神在特定歷史境遇下的絕佳注腳。
《續(xù)資治通鑒》評曰,“詠尚氣節(jié),重然諾,勇于為義。為令守多異政,威惠及民,民皆不敢為惡,而亦不苦其嚴”“奉職循理,為政之先”。張詠正是這樣的循吏,守度循理,不絕人情。其言:“事君者,廉不言貧,勤不言苦,忠不言己效,公不言己能?!闭\哉斯言!
如今,人們漫步于伏羲文化公園,北望古老的伏羲臺,東眺古陳七臺八景之“望臺煙雨”,清波蕩漾,水浪漫卷處,似乎隱隱可聞千年之前張乖崖的吟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