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09日
第04版:悅讀 PDF版

寒露已至,這樣養(yǎng)生讓你身心不懼寒 (健康之友)

□戴虹紅

裊裊涼風動,10月8日是寒露節(jié)氣,此時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,白天勿赤腳,夜間四肢莫伸被外,也就是俗話說的“寒露腳不露”。

足部保暖 寒露養(yǎng)生第一步

浙江省中醫(yī)院全科醫(yī)學科徐素美副主任中醫(yī)師介紹,泡腳不僅能溫腎散寒,還能防秋燥,且有助眠之效。

徐素美提醒,泡腳雖好但仍有幾點注意事項。時間以15至30分鐘為宜;腦血管疾病患者、老年人如感胸悶、頭暈,應暫停泡腳;飯后半小時內(nèi)不宜泡腳,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,長期可致消化不良;中藥泡腳宜用木盆,金屬盆可能會與中藥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有害物質(zhì)。

情緒調(diào)攝 抵御深秋的“秋悲”

深秋時節(jié),夜?jié)u長、晝漸短,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會導致生理節(jié)律紊亂和內(nèi)分泌失調(diào),進而使情緒與精神狀態(tài)受到影響,容易出現(xiàn)焦慮、抑郁等情緒。

依照中醫(yī)五行學說,四季中的“秋”屬金,五臟中的“肺”屬金,七情中的“悲”也屬金,因此在深秋,人們除了容易“感寒”“秋燥”,還容易產(chǎn)生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的情緒。

在日常生活中,通過每天多睡一小時,衣著暖色系(如紅、橙、黃),多飲水,適當鍛煉等調(diào)攝,均能有效預防或減緩“秋悲”。

因時用膳 宜食潤燥之品

徐素美建議,寒露節(jié)氣的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應以“滋陰潤燥,健脾和胃”為宜。她推薦在此節(jié)氣多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制品等柔潤食物;同時增加雞肉、牛肉、豬肝、魚、蝦、大棗、山藥等以增強體質(zhì);少食辛辣之品,如辣椒、生姜、蔥、蒜類。

徐素美還為大家推薦了幾款藥膳。

冰糖銀耳羹

原料:銀耳、冰糖、枸杞。

制作:銀耳先沖洗幾遍,然后放入碗內(nèi)加冷開水泡發(fā)1至2小時,挑去雜物;將銀耳和適量冰糖放入碗內(nèi),再加入適量冷開水,一起隔水燉2到3個小時,出鍋前加入枸杞即可享用。

功效:補肺益氣,養(yǎng)陰生津。

適宜人群:平和質(zhì)、氣虛質(zhì)、氣郁質(zhì)、陰虛質(zhì)。

芡實粥

原料:芡實粉30克、粳米(或糯米)50克。

制作:先將芡實煮熟,去殼后曬干,研成細粉,與粳米同入鍋內(nèi),以文火慢熬成稀粥。

功效:健脾益氣。

適宜人群:平和質(zhì)、氣虛質(zhì)、濕熱質(zhì)。

(摘自《浙江老年報》)

2025-10-09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283504.html 1 寒露已至,這樣養(yǎng)生讓你身心不懼寒 (健康之友) /enpproperty-->